+++++++++++


************


1


真實的中國遠征軍:我的團長劉放吾-()


http://news.QQ.com  2009041314:32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他率部營救了7000英軍500餘美國人


  他的戰績長時間被歷史湮沒


  他在戰役結束50年後被追授獎章


  我的團長—— 一場營救7500人的慘烈戰役


+++++


  劉放吾歸國後,入重慶陸軍大學特七期受訓,1946年被委任為少將高參。1948年,他自南京抵台,抵台後任職鳳山陸軍軍官學校。


  靠賣煤球糊口


  劉放吾任教時薪水甚少,生活困頓。他曾撰文形容時有四子女的困窘家境今已泰半天命之年,大抵兩袖清風,一肩明月,苦於生計,撫今追昔,歷歷如 繪,言猶在耳,啼笑皆非。為生計,兩袖清風,一肩明月的劉放吾求助做煤球生意的舊部,即參加仁安羌戰役的第一營營長楊振漢。楊振漢於是教曾經的團長在哪 裡買煤灰,怎樣做煤球。劉放吾於是在屏東開了一家煤球店,買煤球者戲稱將軍煤球



 



  劉放吾這樣描述屏東歲月:我因做煤球生意,遂往返屏東、鳳山之間,由於當時軍人薪水微薄,買不起摩托車,只好踏單車兩頭跑,這樣來回七八年,五六十歲的人了,體力還真不錯。


  1959年,劉放吾以少將軍銜退役,個人僅獲一紙獎章執照——陸軍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三團上校團長劉放吾因緬甸戰役著有功績令依海陸空軍獎勵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給予海陸空軍甲種一等獎章。


  名字湮沒歷史


  劉放吾老友袁子琳將軍疑惑:我看過七八本關於仁安羌戰役的書籍,書中皆未提劉團長,那麼113團抗倭時,指揮員團長在哪裡?就在劉放吾基本淡出 人們視野時,19638月,一個冒牌將軍林彥章出現了。林在接受《中華日報》訪談時說我是在仁安羌戰役中解救出英軍炮兵團長菲士廷的恩人,因戰功 卓著,被宋子文授予少將軍銜19631010日,林彥章因謊言及騙財之舉,被香港警方批捕。既然林為假將軍,那麼真將軍在哪裡?林的被捕引發人們 開始尋找仁安羌戰役中的英雄團長。


  英雄終被發現


  幾經周折,《征信新聞報》記者終於找到正為煤球生意忙碌的64歲真將軍劉放吾,1018日,該報將其訪談內容公之于眾光榮戰史從頭說真假將軍揭謎底


  時隔20餘年,不善言辭的劉放吾對仁安羌一役的憶述簡單扼要:打得過癮。當他面對記者讚美其驍勇善戰赫赫戰功時,言語淡然:不過盡了軍人本分,不能列為戰果解救英軍只是盡到軍人職責而已


  1977年,劉放吾夫婦移居美國。劉放吾的赴美行李中,有史萊姆將軍的手令、繳獲的寫有武運長久的日軍軍旗及十幾本日記。


  我的團長—— 一塊遲到半個世紀的獎章


  1992年,仁安羌大捷50周年。當年4月,柴契爾夫人訪美。411日,在芝加哥卡爾登酒店大堂,柴契爾夫人拜訪了坐在輪椅上的劉放吾。


  柴契爾夫人致謝


  據劉放吾之子劉偉民描述:柴契爾夫人握著劉放吾的手說我聽說過你的英勇故事,感謝你當年救了7000多英國人的性命。算算看,7000英軍、 500多美國傳教士及記者等,他們現在該有第三代第四代了。我今天代表英國政府與人民對你表示深深的感謝與敬佩,希望將來有時間聽你講述你是如何打贏這場 戰役的。劉放吾眼裡溢出淚水,他回應道:我是軍人,打仗是我的職責。英軍是並肩作戰的友軍,友軍遭危難,援救友軍是分內之事,不能列為戰果。


  42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彼得·威爾遜致函劉放吾:我很高興與你一同慶祝仁安羌大捷。只有熱血忠誠的人,才能在戰鬥中奮不顧身。你已經證明了自己出類拔萃的才能。


  美國洛杉磯議會議長迪恩·巴納也于同日致賀:你拯救的不僅是一代人,而且還有這一代人的子子孫孫。


  727日,美國總統布希致函劉放吾:我願代表國家感謝你解救500多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及數千名英軍的英勇行為。


  獎章遲到了50


  同年,劉偉民赴台請有關部門追贈獎章。台當局有關部門專為劉放吾開模(模具)打造獎章,這枚遲到50年的獎章最終了卻了劉放吾深埋心底的一樁憾事。


  直面半世紀後收穫的如許殊榮,記者請劉偉民追憶父親當年的心態與表態。


  劉偉民答:經歷了太多風風雨雨、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及殊榮孤寂並存的父親,在遭遇不公、生活困頓、冒牌將軍案、公開讀物的偽飾及壯志難酬後,他皆能淡然處之。


  95歲於美國病逝


  1994629日,劉放吾逝世,享壽95歲。劉放吾生前自我評價:吾作戰不畏艱險,自信能刻苦耐勞,負責守紀,無不良嗜好,不善言辭,不善交際,待人以誠,服務以勤,能駕馭各種車輛……今後之志在軍旅。


  劉偉民說父親生前對仁安羌戰役的種種版本,其表情是沉默無語。心緒難平時,他會偶爾翻檢史萊姆將軍手令及虜獲的寫有武運長久的日軍軍旗。


  我的團長—— 一部著作還原一個真實父親


  對劉偉民來說,遠征軍戰史、仁安羌戰役的啟蒙並非來自父親,而是歷史課本、鄰里及軍中人士。劉偉民憶述父親對這段歷史從較少談及到開口的經過: 我曾請求父親詳述這段歷史,但生情木訥,性情敦厚,不善言辭的他很少提及當年勇。直到1963年某日,他觀看電影《最長的一日》(講述諾曼地登陸)後,悶 坐椅上,眼有淚光……我再三追問,他才陸續詳述仁安羌戰役種種細節……


  手稿交與兒子


  劉偉民問父親仁安羌戰役決勝之因,祖籍湖南桂陽的劉放吾分析:38師多為湘兵。我招募來的兵多是鄰里鄉親,彼此就像兄弟或父子,感情上互相 扶持照顧,打起仗來也是同心同德。當時我們練兵採取曾國藩治湘軍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語錄》,因此秉承了湘軍的忠義勇精神,作戰不怕死。另外裝備好, 當時每排都有一挺輕機關槍及迫擊炮,這在當時已很難得。再就是訓練嚴格,我按照《陸軍步兵操典》規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擊時,不瞄準不准發,每發必 中,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實彈射擊,幾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練兵千日,用兵一時,仁安羌戰果源自平日訓練。


  劉放吾在對兒子打開塵封數十年的仁安羌畫卷的同時,還將他的十幾本日記及講述仁安羌戰役的手稿,如《仁安羌痛殲日寇記——最光榮的一團》一併交給兒子。


  日記記錄戰事


  劉偉民最珍視的日記中也記錄著有關仁安羌戰役的描述。如1953119日日記,劉放吾在火車上與楊振漢追憶仁安羌戰役後的撤退時表示,以當時危險情形言,確較關公過五關為險。


  日記中,劉放吾還引用陳陶詩《隴西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引用該詩背景便是1942522日發出電報時的悲壯心境劉團今夜渡江,不成功便成仁。劉團渡江時由於無線電浸水,與外界失去聯絡,致使劉放吾妻子柳振如在貴州都勻菜場買菜時聽到誤傳的113團全軍覆沒噩耗,當場昏倒。


  欲解父親心結


  劉偉民上小學時,父親教他書法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劉放吾逝世前兩年,社會上仍流傳著版本不一的仁安羌戰役。劉偉民意識到父親尚在世,歷史便已扭曲,若干年後,仁安羌大捷不知會離真相有多遠?於是,為還歷史真相及解父親心結,劉偉民決定親撰《劉放吾將軍與緬甸仁安羌大捷》。


  對此,劉放吾僅囑實事求是就好。撰寫中,父親幾度病危。1994629日,95歲的英雄團長與世長辭,10天后,該書付梓。


  2009年春,仁安羌大捷67周年之際,一部反映遠征軍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將劉放吾團長從歷史的積塵中拽出,其形象及戰功從模糊到清晰。


  2005年,人民大會堂,劉偉民代表父親劉放吾出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


  感謝黃埔同學會杜青女士


  對本文的支持與貢獻


  臉譜 遠征軍團長劉放吾


  劉放吾,湖南人,曾任遠征軍新38113團團長。在其手書的劉放吾小史中,劉放吾這樣描述自己——具中等身材,堅實體格,能刻苦耐勞,沉默寡言,誠拙自守,富於情感,忠勇實踐為其天性……1994年病逝於美國,享年95歲。


(北京青年報)


++++++++++




仁安羌大捷不是孫立人打的-英軍老兵赴美向劉放吾團長的後人致謝

2012-09-21 13:49迴響:5點閱:3382

    


仁安羌大捷不是孫立人打的-英軍老兵赴美向劉放吾團長的後人致謝


 




 


一位高齡93歲的英國退伍老兵飛了幾千公里到華府,為的是向當年的救命恩人的後人當面致謝,也為了向世人證明中華民國國軍的勇敢卓絕。此外,他的親身經歷與著作印證了「仁安羌大捷不是孫立人打的」。


 


19424月,中國遠征軍新38113團在緬甸以800餘人擊潰數千名日軍,締造了震驚中外的「仁安羌大捷」,不但解救英軍官兵,也解救了英美記者、傳教士等平民。當時獲救的7,500餘人中,有一位是上尉軍官費茨派垂克(Gerald Fitzpatrick)。他偕同妻子飛來華府,與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兒女見面。


 


劉放吾有4位兒女,分別取名偉中、偉華、偉民、偉幗,正好是「中華民國」。偉華與夫婿孫伯泉住在華府,偉民則從洛杉磯飛來華府。劉偉民說,費茨派垂克在機場與他們見面時就說,「迫不急待要與你們見面,不能再等」;又說「哪怕只是十分鐘,當面向你們表達謝意,我也心滿意足」。


 


坐在偉華家裡,費茨派垂克談起往事,有時娓娓道來,有時沉吟不語。說到激動處,多次紅了眼眶。他著有《No Mandalay, No Maymyo》等二書,書中有專章敘述仁安羌之役,並繪了當時的部署、路線等圖,醒目的寫著「中國人解救了英國陸軍」。書中寫道,這支國軍部隊訓練精良,作戰勇猛,令他想到他曾目睹的「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當時英國航空部隊前仆後繼,遏止了納粹渡海犯英的野心。書中又寫道,不論進食、療傷,國軍官兵寸步不離武器,「片刻也不離開」。書中稱「中國陸軍的表現毋庸置疑,不論效率與能力都極優異」。


 


他在書中為國軍抱不平,因為國軍貢獻卓著且死傷慘重,卻遭到英軍多位將領完全漠視,且「從不見諸英國的歷史紀錄;也不見諸英軍參戰部隊的隊史;長久遭到英國政府輕忽」。


 


費氏在序言即讚揚國軍:「當軸心國完全控制歐、亞、非的海、陸、空時,唯一的例外是中國」;「為解救英軍,中國軍隊展現了極大的勇氣,表現光耀奪目」;可是英國首相邱吉爾沒有注意到國軍的卓越表現,也沒有注意到「在英軍的生死關頭,中國至為重要的協助」。


 


老先生告訴劉放吾的後人,最令他痛心的是,英國的印緬指揮官亞歷山大將軍上任第一天就說「救不了緬甸」,卻還要求中國派軍到緬甸打仗。


 


在這個聚會上,中華民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黎賢聖少將代表國防部長高華柱贈送建國百年紀念盤給費茨派垂克,感謝他還原歷史真相。黎賢聖表示,一個團800多人,傷亡卻高達500多人,「費茨派垂克追求歷史原貌,讓世界認識中華民國國軍在二次大戰時間的艱苦卓絕」。黎賢聖表示,國人都很熟悉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如今仁安羌的劉放吾團長的事蹟也讓世人知悉,「我很驕傲有劉將軍這位黃埔六期的學長」。


 


外界多以為仁安羌大捷是孫立人的戰功。事實上,孫當時是38師師長,而打這場戰役是113團,指揮作戰的是團長劉放吾。劉放吾也因此獲頒雲麾勳章。孫立人長期遭到貶抑,有關仁安羌的研究也多年受限。近來相關研究漸多,真相逐漸浮現。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曾在美國當面向劉放吾致謝,馬英九總統也在去年明令褒揚劉放吾。


 


劉偉民拿出當年父親從日軍手裡奪下的軍旗,並出示已泛黃的英軍司令官手令。連同費茨派垂克的著作及口述,他與姊姊紅著眼眶,更加以這位父親為榮。


 


劉放吾隨政府遷台,1954年以少將軍銜退役,1977年移居美國;1994年在洛杉磯過世,享壽95歲。


##2012,09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liju2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